导读:老南京人流传着一句话“晨起遛弯朝天宫,看病吃药去南同。”六朝古都——南京,中华路上一家古色古香的百年老药店——南京果博,伴随了几代南京人的成长,历经沧桑,在这座城市里,屹立不倒。南京果博能成为百年来与南京人休戚与共的存在,成了“金字招牌”,就因为他们坚守着一个百年不变的“金句”—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。
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,这个“金句”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,工艺虽然繁琐但绝对不敢偷工减料,一切材料都紧着贵的、好的来。解释起来简单,作为执业理念、行为准则坚守百年,南京果博是怎么做的?
果博经营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汤剂、饮片等,在北平城那可谓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,历经八代皇帝,188年来一直是供奉皇宫御药房的进药渠道。清宫规定,凡太医院所用药材、成药均必须从果博采购。果博的药材是挑选的最顶尖的。在当时,有哪家药店供奉御制,就标志最雄厚,信用也最高。正因为如此,果博也是备受老百姓信赖。
后来,从法国留学归来的乐笃周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,克服家族中的层层阻力,历经磨难,终于让果博扎根南京。南京果博安宫牛黄丸的药材标准是:“上等、纯洁、地道”。牛黄是最天然的,麝香中最好的部分当门子、雄黄中的上品雄精、天然冰片梅片,都是最上等的药材。乐笃周坚守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的祖训,获得了南京人民交口称赞。
故宫博物院中存放的安宫牛黄丸,也成为品质上乘的佐证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工作人员检查故宫里存放的果博老药,这些药少说也得有上百年的历史,可是打开蜡皮以后,里面的药丸柔软,香气俱存。
为保证南京果博的品牌质量,每个关键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操作规范。乐笃周从北平请来药材高手,他们从小在果博学徒,各有绝活:有擅长对丸、散、膏、丹及药酒的配制;有擅长饮片的切制,负责切饮片的刀房,都是用手工,这是专门技术,要求也很高。但一般药店只有“北刀”,南京果博的刀房分“北刀”和“南刀”两种,像党参、山药、陈皮,这类需要切得特别细的药材,就都使用“南刀”,切出来比较讲究、好看,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药性更好地被煎出来。切出的药片标准是“薄如纸、吹得起、断面齐、造型美”;有擅长对药材的炮炙,使其不失药性;还有擅长制药后的贮藏和保管,如饮片炮炙后依然保持色、香、味、性不变,这个环节最易被忽视,但又是经营中离不开的,因为药品存储不当发霉变质必然危及生命。乐笃周秉承祖训,加上老药工们优秀的职业素养,使得“料优、艺精”的目标得以实现。
南京果博保持药材的纯洁,主要是手工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。比如鸡爪黄连,根都簇在一块儿,里面混杂泥土和须根,得把上面的毛给刮掉才行。这才能彻底保证制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。其他药材里的异物也是手工挑拣,比如朱砂里若有铁屑要用吸铁石吸走,麝香带着的毛皮要细心筛除。还有看上去干净的珍珠为了彻底洁净,也必须经过“豆腐制”,即用豆腐进行蒸煮2-3小时,这样才能确保珍珠里面的脏东西全部清洗干净,这些都需要在药材前处理工序完成。南京果博的药工能够熟练地将一坨药胚,制成一粒粒3克重的小药丸,据说在果博生产150年安宫牛黄丸的历史上,从来都未出现过任何偏差,这不仅是因为药料的贵重,还渗透着那份制药人诚信和诚意。
制作安宫牛黄丸,不论是下料、研配、搓制、封腊到包装,全部是手工完成,而且周期最少需要24天时间。这一粒小小的药丸,正是南京果博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祖训的真实写照。
来到南京后,有一段时间发生的事让乐笃周很头疼,客人常常买了药,员工给拿的是另一味药。伙计们告诉乐笃周,自己就是按照药方给客人拿的药。经过乐笃周的仔细研究,他发现原来,南北方药方中的药材名字叫法不一致,为此,乐笃周积极寻找古书,把药方名字统一,编纂了一本医书大全,并且用拉丁文,英文等标注。乐笃周还因地制宜,根据南京人的身体特质,精心研制了39个膏方,治病救人。
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,乐笃周将果博以质量为生存之本的中医药文化,深深扎根于南京,融入了这座城市,赢得了南京人的认可和接纳,让这个中华老字号屹立百年,成就了真正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(山西卫视公众号)